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你的位置:顺盈娱乐 > 业务范围 > 1939年,毛泽东再婚后,给贺子珍写了一封信: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

业务范围

1939年,毛泽东再婚后,给贺子珍写了一封信: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

发布日期:2024-10-14 06:21    点击次数:131

前言

1939年,周恩来和邓颖超到苏联治病,临走之前,毛泽东将周恩来叫到眼前,并把手中的信交到周恩来的手里,托他给贺子珍带去一封信和一箱书。

周恩来见到贺子珍后,贺子珍打开书信,入目的竟然是:“贺子珍同志”,若是以前他肯定会称呼她为子珍,她忽而想道,他已经再婚了,接下来的话,让她的泪水流了下来:你寄来的照片已经收到。我一切都好,勿念。希望你好好学习,政治上进步。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。

你是个好同志,好姑娘,我很喜欢你

1927年十月,毛泽东在井冈山见到“一轮明月”。这一年贺子珍来到了井冈山,毛泽东也率领秋收起义的余部辗转来到了井冈山,见到贺子珍的第一面毛泽东就愣住了,他对她一见钟情。

贺子珍

两人在工作中的接触越来越多,贺子珍也渐渐地对毛泽东产生了依赖感,并将他当做自己的树洞。一天,贺子珍轻手轻脚的走到毛泽东的房间,看到他依旧伏案工作,也不敢多做打扰,只是在一边深情地注视着她,感受到这道火热的视线,毛泽东抬起头来,两人的视线撞在一起,贺子珍慌忙移开了眼,然后紧张地捏着衣角,毛泽东站起来替她搬过来一把竹椅,让她坐下,随后温柔地告白:“你是个好同志,好姑娘,我很喜欢你。”

次年5月,毛泽东和贺子珍在井冈山结了婚,开始了他们的十年婚姻。

结婚后第二年,毛泽东和贺子珍跟随部队离开了井冈山,1934年,两夫妻踏上了漫长的长征,在这过程中,贺子珍经受了太多的磨难,不但遭遇过敌机的扫射,还身中十几弹,最为惨烈的一次是在云南贵州交界的行军路上,追兵在他们的几十里外,贺子珍却突然临盆生下女儿,来不及和女儿培养太多的感情,她只来得及看一眼,留下13块大洋,写了一张字条就被扛走了。

孔冬梅每每回忆起都会想起:“外公曾经讲过,‘贺子珍跟了我这么多年,受了很多苦,但她是对我最好的一个女人’。”

贺子珍与毛主席

遵义会议以后,毛泽东率领红军成功地四渡赤水,只要他们北渡金沙就可以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,然而,就在这个时候,一场灾祸降临了。

1935年4月23日,红军总卫生部修养连正在盘县的普通山村之中,大中午的,谁都不曾想到,外面会传来一阵响亮的飞机声,警卫员吴吉清立刻反应过来,赶紧让贺子珍隐蔽起来,然而,贺子珍并没有选择躲起来,而是抓紧一分一秒去组织伤员隐蔽。

就在这个时候,敌机突然朝下面投放了炸弹,一时间,贺子珍的头上、胸脯上、臂膀上,放眼望去都是鲜血涔涔,她整个人都倒在血泊里面。

敌机离开后医生赶紧上前检查,经检查发现她的身上有17处负伤。

贺子珍悠悠转醒之后,没顾得上自己,而是告诉医生他们:“我负伤的事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主席。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,不要再分他的心。请你们把我寄放在附近老百姓家里,将来革命胜利了再见面……”刚支撑着说完,又昏迷过去。

毛泽东合照

在场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,心里难过的不行,可是,贺子珍又专门交代了此事,在这之前毛泽东专门派了警卫员吴吉清照顾贺子珍,吴吉清也有点六神无主,只能不停地问:“怎么办?怎么办?”

战友们急急忙忙将倒在血泊里面的贺子珍抬上担架,又派出骑兵飞奔去红军总部,通知毛泽东。

没一会儿,村子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,战友们看到披着大衣风尘仆仆的毛泽东迅速跳下马,快步走到了贺子珍的身边,拉着她的手呼唤着:“子珍,子珍”,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领导人,小心翼翼的捧着妻子的头,小声的啜泣起来。

贺子珍是个极富事业心的人,她不愿意只当一个家属,也不满足于跟在毛泽东身边做秘书,她拥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,希望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。

1937年,贺子珍远赴莫斯科治病,并坚持留在苏联,之后的苦难接踵而来,出生没不久的幼子因为染上了急性肺炎夭折。毛泽东得知噩耗之后,将娇娇(李敏)送到苏联陪她。

李敏

毛泽东:以后我们是同志了

远在苏联的经常会想起和毛泽东在一起的日子,忽然有一天,她特别想要知道延安的情况,于是来到了读报室。

读报员很快就走了进来,如同往常一样读起报纸,接下来,上面的一则消息让他们两个人都震惊在原地,因为报纸上写着:

塔斯社的记者在延安采访毛泽东,双方在窑洞里谈了很久。记者告别时已经是晚上了,毛泽东与他的妻子江青,踏着月色在窑洞外送行。

在场的人里有人知道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关系,他们转头望向贺子珍,只看到她面色平静,实际上,她的内心早已翻江倒海,掀起了巨大的波浪。

她依旧照常上课,可是,学员们很快就发现,她上课时经常会心神不定,上课也频频走神,仿佛人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,心神已经飞往天外。

贺子珍在苏联

虽然莫斯科和延安相隔千山万水,但看着贺子珍心神不宁的模样,有的学员忍不住劝她:“报上所公布的消息或许是误传,并不是真的。”两地相隔这么远,万一消息有差错呢?而且,他们希望给贺子珍一点希望。

然而,这份希望还是被打破了。

1939年,周恩来和邓颖超到苏联治病,临走之前,毛泽东将周恩来叫到眼前,并把手中的信交到周恩来的手里,托他给贺子珍带去一封信和一箱书。

周恩来见到贺子珍后,贺子珍打开书信,入目的竟然是:“贺子珍同志”,若是以前他肯定会称呼她为子珍,她忽而想道,他已经再婚了,接下来的话,让她的泪水流了下来:你寄来的照片已经收到。我一切都好,勿念。希望你好好学习,政治上进步。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。

贺子珍接到信后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,随后开始整夜地失眠。

1947年,在老战友王稼祥夫妇以及罗荣桓夫妇的帮助下,并经过毛泽东的同意,带着岸青、娇娇(李敏)回到阔别十年的中国。

48年的罗荣桓一家

贺子珍回国之后,先是住在哈尔滨,后来又因为身体原因借住在哥哥贺敏学上海家中。陈毅从上海市长岗位赴京上任后,又将她安排在自己在上海的住所——湖南路262号。然后贺子珍在这里住了近30年之久。

此时的贺子珍有两个心愿:第一,不要因为她曾经做过‘第一夫人’,就把她‘禁’起来;第二,她希望见一见毛泽东,说句话,握个手就行。

贺子珍回国后第二年,在她妹妹贺怡的建议之下,贺子珍和李敏分别用中文和俄文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,在信中,贺子珍写道:“我已经回到中国了,身体不太好,还在修养,并参加一些工作。在苏联的日子,比长征还要苦。”

在信的结尾,贺子珍专门对毛泽东表示了感谢,谢谢他对自己母亲和妹妹的照顾。

不过,毛泽东并没有给她回信,而是给娇娇拍了一封电报,一个月以后,毛泽东派人将娇娇接到了北平西山,让她在自己的身边生活和读书。

贺子珍与女儿李敏

两年后,毛泽东给贺子珍回信:“娇娇在我身边很好,我很喜欢她。望你保重身体,革命第一,身体第一,他人第一,顾全大局,多看看社会主义建设。”

1954年,贺子珍在上海的贺敏学家里休养,在偶然之间,她打开了收音机,收音机里传来了熟悉而又洪亮的声音,此时毛泽东正在宣读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开幕词。

贺子珍就那么听了一遍又一遍,一直到第二天,她的嫂子李立英发现她僵坐在椅子上面,而收音机开了一夜被烧坏了。

听到贺子珍病倒的消息,毛泽东第一次在女儿李敏面前流下了泪水,他们之间是共患难十年的夫妻,随后,毛泽东托李敏给贺子珍带去一封信。

信中写着让贺子珍遵从医嘱好好治疗,按时服药,记得不要抽那么多的烟,贺子珍一直忘不了毛泽东,在他的嘱咐之下,她的身体很快得到了好转。

同贺子珍秘密见面:我那时太不懂事了

工作中的毛泽东

贺子珍一直以为,自己此生都可能没办法和毛泽东再见面了,然而,1959年,她的愿望还是实现了。

8月上旬的一天,杨尚奎找到自己的夫人水静,并告诉她毛泽东想要见一见贺子珍,希望她和朱旦华去南昌将贺大姐接到庐山上面,并特意叮嘱她,这件事一定要保密。

一辆车子驶进了一幢别墅门前,随后车灯亮起,贺子珍一眼就看到站在车前的汪东兴,她没有招呼他进屋,汪东兴出现是因为担心车子出故障无法准时到达,所以就在贺子珍的别墅前等候车子的到来,看到车子后,汪东兴才放心的离开。

贺子珍被接过去之后,终于见到心心念念的毛泽东。

贺子珍被领到了一间屋子里面,她刚进屋就看到坐在里面的毛泽东,看到她来了,毛泽东立刻起身,然后笑着和她打招呼,招呼她坐下,随后拿出两个杯子,从里面倒出两杯茶,一杯给她,一杯放在自己的面前,两人相隔一个茶几,坐在两把藤椅上面。

毛泽东

见到毛泽东后,贺子珍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,眼泪哗的一下流了出来,一句话都说不出来,只是不停地坐在那里哭。

毛泽东看着她哭,心里也不好受,然后温和地说:“我们见面了,你不说话,老哭,以后见不到了,又想说了。”他顿了下,又问:“你这几年生活得怎样?身体都好了?”

贺子珍的情绪这才慢慢的平复下来,她望着毛泽东说:“我好多了,你的身体不如以前了。”

毛泽东叹了一口气:“忙呀,比过去更忙了。”

紧接着,毛泽东又详细地询问了贺子珍在苏联的情况,贺子珍都毫无隐瞒的说出来,他听了之后又叹了口气:“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?”

他的神色凄然,贺子珍刚止住的泪水又流了出来,哽咽道:“都是我不好,我那时太不懂事了。”

毛泽东又告诉贺子珍:“娇娇有朋友了,你见过没有,同意不同意?”

“我见过了,我满意。他们结婚,你同意了,我也同意。”贺子珍说。

毛泽东说,等他们这次开完会回去,就要为他们举行婚礼。

他们在一块谈了1个多小时,毛泽东站起来说:“时间不早了,我们明天再见,再谈谈。”

他们之间没有握手,更没有告别,只是点点头,然后就回各自的房间了。

当天晚上,贺子珍彻夜难眠,她高高兴兴地和睡在她身边的水静讲述她和毛泽东相识的点点滴滴,一直到天明方歇。

第三天傍晚时分,水静和贺子珍一起下山。

李敏夫妇

这次见面乃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分别了22年以后唯一一次,也是最后一次见面。

在这之后,李敏成为毛泽东和贺子珍之间沟通的桥梁,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之间,为他们传递消息和礼物,她还受到父亲的委托,给贺子珍带去一方男用真丝旧手帕,毛泽东一直没有忘记贺子珍离开延安之前捎回的白手绢,贺子珍去世之后,李敏在她留下的三个箱子里面找到了那条被保存完好的手绢。

永远继承您的革命遗志战友贺子珍

1976年9月9日,毛泽东在北京逝世,在他去世三周年,贺子珍去看望了他。

此时的贺子珍已经高龄,而且卧病不起,可是她坚持要去北京,她想要再见毛泽东一面。

1979年9月3日,中央派专机将贺子珍接到了北京,在出发前两天,大家还在不断的给贺子珍做工作:

“姨妈,到了毛主席纪念堂,不能发出任何响动,更不能大声哭,这是纪律!

毛主席纪念堂

姨妈,你一定要答应哦,不能哭,要听组织上的安排!我们就在您的身边。”

贺子珍频频点头,她一辈子都遵守纪律也听从组织的话。

贺子珍去纪念堂的行程是保密的。

那天,贺子珍从医院出发,她的右手紧紧的抓着一条她精心挑选的白手绢。

贺子珍坐着轮椅从面对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纪念堂南门进去,李敏和孔令华代贺子珍向北大厅毛主席坐像献上了一个心形花圈,在画圈的左右缎带上分别写着:

永远继承您的革命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、女婿孔令华敬献。

李敏和孔令华一直陪在贺子珍的身边,并在毛泽东汉白玉坐像前进行了合影。他们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天安门,随后相机将这一幕定格下来。

贺子珍与毛主席坐像合影

自从1937年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延安山合影之后,贺子珍又和毛泽东坐在了一起。

之后,贺子珍被缓慢的推进了瞻仰厅里面,升降机缓缓地将水晶棺托起,毛泽东又一次的出现在贺子珍的面前。

这一次,贺子珍忍住没哭,20年那次的会面,她在毛泽东面前哭得不能自已,毛泽东坐在她的对面安慰她不要哭,泪水模糊了她望向他的视线,也模糊了他的眉眼,这一次,她告诉自己一定不要哭。

这一次,她的丈夫依旧在自己的面前,只是,他躺在了冰冷的水晶棺里面,将他们二人隔开,在贺子珍的眼里,毛泽东只是睡着了而已,他只是累极了想要休息一会儿罢了。

看着看着,她的泪水还是忍不住的流了出来,贺子珍紧紧地咬着手中的白手绢,不让自己哭出声来,在整个参观过程中,贺子珍都没有说话。

李敏看到这一幕也忍不住流了泪,她忽而想起自己最后一次见父亲的那一天。

那时候毛泽东已经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,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女儿,他只能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做了一个圈,然后给李敏看,泪水模糊了李敏的视线,她不解其意,可是她深切地明白,父亲已经时日无多。

毛泽东去世以后,李敏将这件事说给自己的朋友,朋友帮她分析:“圆圈是否代表你母亲的名字桂圆呢?他放心不下她吧?”李敏点头表示对方说的有道理。

这次贺子珍和毛泽东的相见总共也没有十分钟,最后轮椅慢慢地将她带离。

李敏和母亲

贺子珍被人扶下轮椅,坐进车子里面,李敏坐在她的旁边,两母女不约而同的望着窗外,李敏泪流满面,贺子珍眼眶湿润,却始终没有让泪水流出来。

1984年4月19日,贺子珍于上海华东医院病逝,她的骨灰被放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,她在沉默之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。

2007年,贺子珍纪念馆在她的故乡江西永新县落成,里面再现了“永新一枝花”贺子珍的传奇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