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5年谭政大将走出监狱,见到儿子时,惊问:你母亲怎么没来接我?
发布日期:2024-09-09 11:10 点击次数:108
1975年谭政被“监护”了,9年后,毛主席问“谭政哪里去了?”这一年,谭政大将走出监狱,却发现来接自己的只有儿子一人。惊讶的问“你母亲怎么没来?”儿子说“三年前,母亲大笑而亡了。”谭政惊讶不已,可在得知来龙去脉后,叹了口气,终究是点了点头。
他是用笔战斗的大将谭政,与罗瑞卿,粟裕等同属大将,他却是军政工作的第一人。他的原配发妻是陈赓之妹,论来,他入新式学堂与陈家有关,他入共产党也跟陈赓有关。大笑而亡的妻子并非他的原配,是续娶之妻,是后来在罗荣桓的介绍下,步入婚姻殿堂的,此人便是当时较为有名的红军女杰王长德。
王长德究竟为何大笑而亡,谭政被誉为军政工作的第一人,是如何弃文从戎,步入军政工作的呢?曾经到底有过怎样的历史风云,催生过多少轶事趣闻?
大将过往
1906年6月,谭政出生,按照祖父的遗愿,他被取名为谭世名,号举安。单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谭家对这一个儿子的寄语,希望儿子可以光耀门楣,可以饱读诗书,成为一个举人秀才般的人物,在一段时间中,谭政也确实如他们所期望的一般长大了。在谭政10岁那年,他被父亲送到了同乡陈绍纯家里,这也间接改变了他的命运,改变了他原本的人生走向。
与谭家人不同,陈家则主要倾向于武,喜欢舞枪弄棒,这也是有家学渊源的。陈赓的爷爷陈益怀便是穷苦出身,早年曾参加过湘军,算是横刀立马的大将军,屡立战功,还当过管带一职,类似营长之位,所娶的妻子也是一位擅长打仗,丝毫不亚于男子的女杰。虽然后来离开了湘军,可这一种武学基因却传了下来,他的儿子陈绍纯,也便是陈赓的父亲,便喜欢舞枪弄棒。
在当时这也影响了谭政,为他后来的人生道路做了伏笔。谭政跟陈赓曾共同就读于七星桥私塾,所以谭政跟陈赓和他的妹妹陈秋葵都有过接触。因两家的关系,在谭政跟陈秋葵正式走到了一起,便有了一桩包办婚姻。在1923年,谭政去县立东山学堂就读前,正式跟陈秋葵结婚,而后步入了此学堂。
谭政在学堂中,经常阅读《新青年》等进步杂志,更深入的了解那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,了解那个年代青青年身上所应当肩负的责任。\谭政也参与到了反帝爱国运动中。成为当时进步学生的一员。成为当时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青年学子之一。
在1927年的春天,谭政选择放弃小学教师职位,弃文从武,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。他到汉口参加了国民革命军。这段期间,谭政也跟陈赓保持着信件往来,所以他的革命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陈赓的影响的。也是因为陈赓的介绍,谭政才加入了国民革命军。
他来到第四军的指挥部特务营二连任上士文书,由一个“秀才”正式成为了部队中的一员。进入营队的他开始学习持枪瞄准等军事技能,步入军营的那一刻起,他的命运便与革命运动紧密相连。
谭政也曾担任指挥员办公的准委书记,他的革命之心愈发坚定,可彼时的革命形势又有了新的转换。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李大钊在北京被张作霖所杀,在上海的蒋介石又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,曾经的国共合作,共同建立黄埔军校,共同合作北伐的革命过往破裂了。
而后,许克祥又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,杀害了1万多的共产党员,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。国民党左派右派之间的纷争,三民主义路线的偏离,原本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改变,这一切都让彼时的共产党员处于极度的危难之下,白色恐怖笼罩着。
那段白色恐怖笼罩时期,有的革命战士叛变了,也有更多的青年学子认识到国民党所潜藏的反动性,加入到共产党的阵营中。历史革命资历较早的谭政也从未改变初心,在革命陷入低潮时,继续坚定着革命决心。
天将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筋骨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。彼时的共产党所遭遇的暂时性低潮,也是彼时每一位共产党员做必将经受的考验,自此革命初心不改,青山绿水长流,野火烧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,星星之火必将迸发出燎原之势。
1927年,周恩来,贺龙,朱德等所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,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,自此中国共产党也将有属于自己的武装。同年的9月,谭政随警卫团参加了毛主席所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。
中国共产党的革命,也慢慢从攻打城市到攻打农村,革命中心开始逐渐转移,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条件,创造了新的方向。到达井冈山后,彼时的谭政在宛希先的介绍下也正式加入了共产党,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。也曾担任的宣传员,因曾经“秀才”身份,谭政的工作主要以军政工作为主,可也并非全部如此。
比如,同年的11月,为解决部队的冬季的给养问题,谭政是曾随部队亲自打下山打茶陵的,最后的结果是成功打下了茶陵县城,经历了革命的洗礼,经历了战场的洗礼,是一位文武双全之人。
在红军部队初设政治机关时,谭政也正式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政治部的宣传员。1928年毛主席担任前委书记,谭政则担任前委秘书。他在毛主席身边工作,也受到了毛主席的影响。比如最深程度了解毛主席的建军思想,灵活的战略战术等。
在毛主席身边期间,谭政还帮毛主席起草起草报告。后来编入《毛泽东选集》的《井冈山的斗争》一文便是谭政所写的。
在毛朱毛会师后,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,而谭政也正式担任跟任第四军的政治宣传部部长,后来担任红四军第三纵队队委任秘书,彼时的罗荣桓正是红四军第三纵队的党代表。
在此段期间,两人结成了深厚的情谊。1929年10月,三纵队负责攻打广东梅州,因为当时艰难的战斗形式和敌人强悍的火力,在此次战斗中,党代表罗荣桓受了重伤。
彼时的谭政是在枪林弹雨中将罗荣桓给抢救出来的。因此原因,后来的谭政接任第三纵队政委。谭政还有了一个外号,便是“谈政”,也颇有象征意味。
罗荣桓跟谭政的革命情谊较深,后来给谭政介绍第二任妻子,做红娘的便是罗荣桓,其实在谭政参加革命后没多久,他的原配妻子,陈赓的妹妹陈秋葵便去世了。这个时间正好是412反革命政变后不久,或许是因为哥哥跟丈夫同是共产党,处于革命危机之中。陈秋葵是过度的担忧,过度的操劳而离世的。
陈秋葵去世后,谭政一直没有再娶,一心专注于革命工作,颇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,半缘修道半缘君的感觉。后来距陈秋葵去世已经13年了,而谭政也已经31岁了,他仍然没有续娶,身边也没个人照料。罗荣桓便为之担忧,恰逢此时妻子告知自己一个消息,罗荣桓大喜,这两个人那不正好可以配一对吗?
喜结连理
原来罗荣桓的妻子陈月琴有一个好友王长德,王长德是四川人,家境穷苦,虽读过几年私塾,可后来被卖做了童养媳,曾遭受公婆欺压,生活苦不堪言。1933年左右,红军转战四川时,王长德义无反顾的跟着红军走了。
虽然年仅17岁,可是这一位川北幺妹很快打响了名声。在红军总医院中担任连长,因为处事温柔有耐心,被伤员们称为连长姐姐。1936年时,王长德还率领侦察队的姐妹们缴获了一股顽匪,被当时称之为红军女杰。王长德虽是红军女杰,但不只是一个女汉子,她还爱唱歌,当时的毛主席,朱德老都听过她的歌声。
王长德
在1937年时,彼时的王长德已经21岁了,也到了该结婚的时候了,可身边也一直没个伴儿,所以她的好友林月琴也常为之担忧,便对丈夫说了此事,希望罗荣桓能帮忙找一个踏实可靠的人。
罗荣桓便觉得谭政是最佳人选。13年不娶,这是重情重义,论工作那更是1把好手,论才华,论能力,论品行,那都是没得说,还有比谭政更合适的人吗?
在1937年的5月份,罗荣桓便去找谭政,跟他说了此事,谭政最初不松口,说自己都结过婚了,不还找什么对象。
罗荣桓便苦口婆心的劝“秋葵妹子都去世十几年了,你还有什么顾虑?上次我见到陈赓,他还托我给你留意对象呢,大舅哥都同意首肯了,你还犹豫什么?”谭政无奈便答应见一面,最初心中还是排斥,后来两个人相见后,发现确实合适。在1937年的5月份,两人正式喜结连理了。
婚来两人感情一直不错,直到那段特殊时期,谭政被“监护”。在一九七五年春节左右,必须八十多岁的毛主席跟叶剑英提到了一个人,“谭政去哪了?”
1975年,谭政终于出狱,在来接自己的人中,却没有见到妻子的身影,便问儿子“你的母亲怎么不来”,儿子说,在1971年,听到101夫妻二人坠机而亡的消息时,母亲乐的开怀大笑,因情绪过于激动,突发脑溢血死了。
环顾谭政大将这一生,他是我军从事政治工作资历最久,时间最长的一位,从最初的井冈山斗争再到和平年代,每个历史阶段,他都有独到的建术,他始终清正廉洁,始终坚持原则,连毛主席都称赞他“谈政是对他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和评价,是对当前政治工作者的一种鞭策和启迪。”他便是谭政大将。